按 語:
值此汶川特大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十周年,我院作為河南省住建廳系統主要援建單位之一,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和愛心。謹以此文回顧那段難忘歲月和整個援建工作的歷程,紀念和傳達彌足珍貴的援建精神,以此精神激勵我們前行!
弘揚援建精神,團結一心謀發展
---河南省規劃院援建江油災后重建十周年回望
十年,能讓世界滄海桑田,卻又仿佛彈指一揮間。十年前那場撼動西川大地的特大地震,就像永不褪色的照片,在無數親歷的人們心中永遠定格,無論時間過去多久,那場地震為災區人民帶來的傷痛都會銘心刻骨,但同時,也正是這場不期而遇的災難,讓國人深刻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偉大、無私奉獻與援助的愛之博大!震后營救和災后恢復重建,更像是一曲濃重的血與火的華章在中華大地上譜寫,讓上天為之哭泣,大地為之動容,無數援建工作者和失去家園、失去親人的災區同胞一起凝聚國之力量、愛之光芒,欲血奮戰、重燃希望之火。十年后的今天,曾經的廢墟之上,汶川、映秀、北川、江油等等,城鄉面貌巨變,百姓安居樂業,處處欣欣向榮,山還是那樣美,水還是那樣藍,或許這正是對那些曾經逝去的靈魂給予的最好的安慰和緬懷,更是對當年參加援建的各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慈善組織、軍人、醫護人員、社會志愿者等等為之拋灑過辛勤與汗水的人最高規格的致敬與感謝吧!
2008年的5月12日,一場特大地震,打破了川蜀大地的寧靜,伴隨著余震,連續的特大暴雨傾天而下,一時間,房倒屋塌,道路阻斷,山體滑坡、泥石流橫行,無數鮮活的生命瞬間被無情的吞噬,汶川、北川等重災區更是破壞嚴重,不斷擴大的災情時刻威脅著災區同胞的生命財產安全。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百年難遇的特大自然災害,黨和國家領導高度重視,反應迅速,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快速啟動援助救災工作,中國人民志愿軍、武警戰士、各級醫療衛生組織、社會志愿者第一時間開赴災區,隨后,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和企事業單位捐款、社會人事捐款、黨員特殊黨費等救災資金源源不斷的運往災區,這是一場時間與生命的較量,一場人與自然的斗爭,更是一場希望的傳遞和愛心的接力。
如果說化悲痛為力量、救災民于水火是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詮釋,那么舉全國之力投入災后重建、迅速恢復災區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則是對無私奉獻、大愛無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最好的解讀。
隨著救災工作的深入,災后的恢復重建工作提上日程,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對四川災區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進行了重要部署,安排全國各個省份撥出救災專項資金,對四川各地震災區實施無償、優先對口援建,作為中部大省的河南省對口援建的是四川省江油市。援建工作的緊迫性、復雜性,讓后期的援建工作無疑成為一場史無前例的建設重任,也是黨和國家交付的一項艱巨的政治任務,災區的快速恢復重建承載了災區人民熱切的渴望,更承載了黨和國家對災區人民的深切關懷和對援建工作者的信任和重托。“三年任務、兩年完成”,這是當時在廣大援建隊伍里提的最響的一句口號,的確,人定勝天,再大的困難,再難的工程,再惡劣的環境,都被我們勇敢執著、勇于拼搏、勇于奉獻和犧牲的河南援建者一一克服,他們用智慧、團結、辛勤和汗水,用不屈不撓的工作精神不辱使命,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援建任務,給四川人民,給河南人民,更是對黨和國家予以重任的一個完美交代。在援建過程中涌現出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也體現出許多公司企業在國難面前表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和企業凝聚力,當代企業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企業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讓人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一、藍圖篇
2009年初,受河南省政府委托、省住建廳指派,我院擔負援江重點項目江油·河南工業園的規劃設計和管理工作。我院作為當時只有300余人的民營企業臨危受命,立即組織專業技術團隊奔赴援建前線。楊德民、尹衛紅等領導同志都對援建工作高度重視,多次親臨江油工作現場,和技術專家探討項目方案,參與制定后期建設計劃和工作安排,帶領規劃院專家團隊從建設項目立項、選址、地質考察、資金預算、項目設計等各個方面入手,熬過了無數的不眠之夜,用雙腳踏遍了江油市滿是泥濘和沼澤的荒涼之地,用滿腔的熱情和必勝的信心勇敢的挑起了這項遠在千里之外的援建重任。
2009年5月20日,經過精心籌劃的援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河南省規劃設計院作為省住建廳指派的兩家項目管理單位之一,組建了以武彥明副院長為領隊、胡長改同志為項目經理、蔣麥林同志為總設計師的項目管理和技術服務團隊,抽調本院規劃設計、道路設計、燃氣電力設計、工程造價、工程監理、財務后勤等50余名業務精英,負責援建工程的造價預算、工程設計、施工招投標、工程監理、項目過程管理,援建資金的管理、后續項目審計全過程參與和施工管理,無論是身處施工現場的設計技術人員,還是援建小組的項目管理人員,從技術支持到后勤保障,這都是一支能打硬仗,敢于肯硬骨頭的隊伍。
河南援建項目中,投資最大,任務最重,時間最緊迫的單體項目就是江油·河南工業園項目。工業園項目是河南省對口支援江油市“交鑰匙”重點項目,規劃控制面積6.7平方公里,核心區面積2.0平方公里,援建總投資3億元。主要建設9條市政道路(每條道路實施9項專業內容)、三棟共12000平米標準廠房、一棟6000平米的企業創業中心、一座雨污水泵站等基礎配套設施。作為災區的“造血工程”,項目的建成將加快形成現代工業產業集群,實現產業集中發展、土地集約化經營、基礎設施集中利用、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優化重組,成為江油市先進制造業的基地和經濟增長的催化器。項目實施后,以蔣麥林同志為代表的工程設計團隊從風雨兼程踏勘現場,跑遍江油十幾個部門收集資料,到加班加點搞設計,啃干糧、睡板凳、打破常規、抱病參戰,前后方的密切協同,僅用20多天時間,就高質量地完成了工業園6.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用60天時間完成了道路、標準廠房、創業中心的施工圖設計工作,用責任和大愛,為江油·河南工業園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關懷篇
江油·河南工業園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得到了河南、四川兩省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時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省長郭庚茂曾專程趕赴江油,解決援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慰問援建干部職工,省委書記徐光春還親筆為江油河南工業園題寫園名。在后期援建過程中,原省委副書記陳全國,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克,副省長張大為,省援建總指揮指揮長張國暉,省住建廳黨組書記查敏、省發改委主任張唯寧,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等領導,以及綿陽市市委書記吳靖平、市長曾萬平、市政協主席張世虎,江油市市委書記易林、市長宋開慧等領導都曾前往河南工業園項目工地視察和指導工作。
省住建廳的常慶生、劉志宏、李學軍、張傳慧、張鍵、董海立等多位處長更是和項目管理人員一起常駐江油,現場指揮和協調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為援建人員和援建項目解決具體困難。
楊德民董事長更是在百忙之中,多次來到江油援建項目現場,看望慰問奮戰在援建一線的同志們。相隔千里,他始終牽掛著援建工程和參戰人員,他發動全院之力,為援建一線提供最好的車輛、設備、資金等物質所需,并選派最優秀的專業團隊優先保障援建工作的需要。尹衛紅副院長自始至終也密切關注著項目建設情況,他多次趕赴援建一線,處理解決一個個工程技術重點、難點問題,在工程管理和工程技術每一個重要節點和環節,都發揮了關鍵性指導作用。也正是有了各級領導、各配合單位的大力支持和一致關懷,有了規劃院各位領導作為堅強后盾,遠在千里之外的援建團隊,才能成為一支思想過硬,技術過硬,不怕吃苦,勇于攀登的出色建設隊伍。
三、奮戰篇
援建項目涉及建設類型多,標段多,涉及的施工單位眾多,光是現場同時施工的企業就有10余家,項目管理日常工作難度很大,既要管好自己的施工隊伍,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還要協調在施工過程中遇到各種復雜技術問題,加上前期施工現場地質復雜,環境惡劣,施工隊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然而,時間不等人,緊湊的工期安排,讓所有援建人員內心都不敢有一絲懈怠。
項目正式開工后,項目管理人員帶領各施工企業,在滿是泥濘和沼澤的工地搭起臨時板房、帳篷,克服蚊蟲叮咬、潮濕多雨的氣候條件,在轟鳴的機器聲中,開始了項目建設的第一天。如果說惡劣的氣候條件只是對援建人員身體考驗的話,復雜的施工環境則是考驗整個建設隊伍的技術能力,克服難關的能力,施工作業地面是滿是沼澤、水塘和溝塹,水系復雜多變,寶成鐵路橫穿施工現場,地下埋有劇毒管線,頭頂上則是三千伏高壓電線,工業園區的建設還需要拆遷安置560多戶原住村民,就是這樣的作業環境,仍然沒有讓援建隊伍有一絲退卻,改線路、調水系、穿隧道,改管網,配合當地政府拆遷安置,項目管理部先后組織近70次的技術討論會議,50多次的現場協調,發出80多封工作聯系函,終于解決了所有阻礙工程推進的各項復雜難題,為后續又好又快的推進工程建設打開了局面。
四川的天氣濕熱多雨,天氣多變,為了把握工期和工程質量,項目管理部不僅及時建立了管理、監理制度,制定了內部工作紀律,而且針對各階段不同情況,及時出臺了《園區綜合進度評比辦法》、《工程材料設備采購管理辦法》、《項目安全管理辦法》、《項目安全應急預案》等多項工程管理制度和辦法,保障了工程建設的有序快速推進。而施工建設人員,為了搶趕工期進度,更是頂烈日,抗嚴寒,冒雨施工,晝夜突擊。一雙雙腳印,一幅幅背影,在江油大地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故事。
四、文化篇
為了推進援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在省住建廳前線指揮部的領導下,河南省規劃設計院項目管理部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做到開工有儀式,節日有慰問,定期有聯誼,黨團有活動。
住建廳前線指揮部還成立了臨時黨委,各管理單位、施工企業都組建了臨時黨支部。通過加強援建前線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黨組織和政治工作、宣傳工作優勢,在充分發揮老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基礎上,臨時黨委積極吸納優秀的青年援建工作者向黨組織靠攏,河南省規劃院牛遠征、朱曉輝、董麗莎、張力等多名優秀援建人員都是在援建的一線加入了黨組織,這讓規劃院這只隊伍有了更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堅強,堅韌,即代表了年輕一代人的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性格特點,也代表了河南規劃人和企業本身在新時代應該具有的奉獻精神。
同時,廳指揮部和項目管理部還有計劃的開展籃球友誼賽,歌詠聯歡會,走訪慰問等活動,突出展現了援建企業和援建隊伍的大局意識、奉獻意識,和廣大援建工作者舍小家為大家的良好精神風貌。注重項目建設經驗成果的相互學習和友好交流,不斷拓展新視野。在參與援建的其他兄弟省份中,河北省援建平武縣指揮部、四川達州大竹縣縣委書記向此德率領的黨政代表考察團等,都專程到江油河南工業園區交流學習。
五、勵志篇
2010年5月12日,在四川地震過去的整整兩年時間,河南省對口援建四川江油市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基本結束,震后地區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座座嶄新的住宅小區、醫院、學校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的馬路通向四方,環境更加美觀整潔,天府之國又恢復了往日的蓬勃朝氣,這一刻,洋溢在每一位災區同胞臉上的是滿滿的幸福和喜悅,而這種幸福和喜悅卻像蜜一樣悄悄流淌在每一位參與援建人員的心里。對于我們建設的工程,對于我們出色的援建隊伍以及在援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四川省政府、綿陽市政府、江油市政府等各級單位都給予了高度評價,“感恩河南、感謝河南人民”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言語。而作為一名參與援建的普通工作者,從我們從內心出發,除了感謝黨和國家,感謝豫川兩省各級領導對我們援建工作的大力支持之外,我想更應該感謝的是我們自己,是那些遠離親人和故土,克服工作、家庭、身體上的各種困難,常年堅守在援建一線的工作者,是那一群把最美好的青春與汗水拋灑在一片陌生土地上的外鄉人,也應該感謝我們每個人所在的集體,所在的企業,大愛無疆、無私奉獻,不怕吃苦,勇于擔當,舍小家為大家是對這次援建工作最恰當的詮釋。
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總院作為項目管理單位,負擔了建設系統對口援建的“江油河南工業園”、“中原愛心小區一期周邊基礎設施配套”、“中原大道綠化”三個重點項目的管理工作,并全程主持參與了項目的規劃設計、造價控制、工程監理、項目管理等工作,這三個項目,特別是“江油河南工業園”項目,都是時間緊,任務重,施工條件復雜,每一項工作的推進都是對我們援建人員智慧和毅力的考驗。在援建現場的幾百個日日夜夜,對規劃院項目管理人員來說,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高負荷的工作就是日常的全部,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大家吃住都在一起,朝夕相處的磨合,練就了一個能吃苦,敢拼搏的工作團隊。武彥明副院長作為團隊的帶頭人,既是工作上的領導,又像是生活中的老大哥,此時,武院長的孩子馬上要參加高考,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為人子,為人父的他把這一切都深深的埋在心里,然而,緊張的工作讓無法分身的他,還是錯過與遠在千里之外的老父親最后的相見。項目經理胡長改同志本身有自己的業務工作,留在家里會有更多的項目和更高的經營收入,但他以大局為重,毅然響應領導和援建一線的召喚,勇敢擔負起項目經理這個重任,在整個援建項目實施過程中,他以精湛的業務水準和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成為管理上的頂梁柱和技術上的壓艙石,然而援建尚未完成,胡長改同志的老父親就不幸逝世,沒法照顧好病重的親人,成為他們心中永遠的痛。團隊里還有許多年輕的小伙兒和姑娘,他們有的還是單身,有的則是新婚燕爾,有的是孩子剛剛出生,但為了援建工作,他們毫無怨言,拋下溫暖的小家庭,遠離親人,遠離家鄉,用頑強的毅力和辛勤的汗水,為河南援建人,為自己所在的企業掙得了光榮,掙得了榮耀,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精品工程,其中“江油河南工業園”項目榮獲河南“中州杯”、四川“天府杯”兩項金獎,“中原大道綠化”項目榮獲河南“中州杯”、四川“天府杯”兩項銀獎,創造了非比尋常的“河南速度”與“河南質量”,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華美樂章!
在紀念四川特大地震災害十周年之際,作為曾經的援建者,謹以此篇作為紀念。一是深情回顧十年前那段不平凡的崢嶸歲月,紀念我們所有援建人員為之奉獻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從而更加珍惜今日的工作和生活。二是告誡和勉勵大家要倍加珍視、珍愛和珍惜那段歲月帶給我們的巨大精神財富,這就是偉大的抗震救災、恢復重建精神,就是在危機和困難面前永不妥協與自強精神,就是在整體利益、大局面前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就是在團隊攻堅中的團結、協作精神,就是在具體工作中的嚴謹和求實精神,就是為集體榮譽敢于拼搏、力爭上游的精神。希望這些精神,能在我院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得到發揚和傳承,這將對我院的長遠、穩定發展,保持持久的企業生命力功不可沒、受益無窮!